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道德经》智慧·“无有”入“无间”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0-14 08:37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[原文]



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,“无有”入“无间”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

[通释]



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自由自在地运行,“似乎不存在的东西”进入到了“似乎没有空隙的物质”中,我因此知晓不做有好处。没有言辞的教化,不做的好处,天下少有人认识到这些。



[解读与点评]



本章通过至柔驰骋至坚的道理说“无为”有益。

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”使我们一下子想到水与气(空气)。水和空气都极柔,又都具有相当的渗透力,见缝插针,无孔不入。至,极。驰骋,自由地进入并影响(控制)。有人试图用“役使”释“驰骋”,这违背了老子的本意,老子虽认为“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”,但他不主张主动“为”,“役使”就是主动“为”。“驰骋于”“至坚”中的“至柔”当是“道”之“冲气”,“至柔”之物实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“道”,虽然“用之或不盈”(第四章),然而它却“冲气以为和”(第四十二章)。

“‘无有’入‘无间’”意思是“‘似乎不存在的东西’进入到了‘似乎不存在的空间’”。无,主观感觉不到。“无有”是“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搏之不得”的道体,表面上的“无有”,实际上的“有”。“无间”是一个个的完整的看不出空隙的事物,这些事物表面上看不到缝隙,但实际上已经被无有潜入了,感觉不到、捕捉不到的“无有”渗透进感觉不出存在空隙的事物,这些事物必然受到“无有”的影响。“‘无有’入‘无间’”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大有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之势。“无有”正是“视之不见”“听之不闻”“品之无味”“搏之不得”的“道”。

“不言之教”犹言“用事实说话”,然而“不言而善应”(第七十三章),这就是“无为之益”。“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”,但很少有人能明白这个道理,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,所以老子说“天下希及之”,只有循道而行的圣人能做到“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(第二章)。



始于200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