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道德经》智慧·知止可以不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3-16 14:58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[原文]



道常无名,朴;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。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


[通释]



道曾经没有名字,保持着本真;即使小,天下没有谁能使它臣服。侯王如果能坚守它,万物会自动处于服从地位。天气与地气交融,才降下了甘露,老百姓没有谁命令它就自然均匀。开始制定名称,也就是为已经出现的事物命名,那也就是将知晓的事物确定下来。为已知的事物确定了名称就不会出现差错。比如道在天下运行,就像河流溪水都要汇入长江大海一样。



[解读与点评]



本章揭示道“朴”的属性的作用和为事物命名的意义。

“道常无名,朴;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”,谈道的“朴”的属性的作用,强调守道。

“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。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”,说“名”的意义,强调道的客观存在。

世间万象纷纭复杂,有普遍规律也有特殊规律,具体事物又有各自不同的规律,这些规律又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。道可以因循,但纷纭复杂,千变万化,所以没有固定不变的因循。无论是普遍意义的道还是具体意义的道,因为它无形、无声、无味、无体,所以它曾无名。正因为它朴,所以它从不爽约,如期而至。它悄然而至,疏而不失。

“朴”是道的重要属性。“虽小”的主语仍是“道”。“道”作为规律有大有小。“虽小”只是退一步说,因为“道”要多大有多大,又要多小有多小。“天下莫能臣”是说“道”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,谁也不能改变它。

“始制有名”,开始为存在的事物制定名字。“名亦既有”,也就是对已经知晓的事物命名。“夫亦将知止”,那也就是将知晓的事物确定下来,只有确定下来,以区分事物,才不会造成混乱,所以“可以不殆”。比如,人出生后,就是“有”,“有”就要就要取个名字,这就是“名亦既有”,目的是“夫亦将知止”。

“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”,打个比方说,普遍存在的道在天下运行就像所有小河流都要汇入长江大海一样。江海是百谷王(参见第六十六章),道是万物之本。



始于200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