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道德经》智慧·天地不仁,圣人不仁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6-13 17:00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[原文]
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籥乎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,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



  [通释]

天地不偏爱,把万物当作顶礼膜拜的草狗;圣人不偏爱,把百姓当作顶礼膜拜的草狗。天地之间,大概就像个大风箱吧?空虚却不会枯竭,越推拉风就越大。说的多行不通的就多,不如恪守中正的原则。



[解读与点评]

本章讲的是无为、守中的道理。先讲天地圣人无为,任凭万物百姓自然生长。然后以“橐籥”作喻,告诉人们“动而愈出”的道理,进而得出“守中”的结论。

《庄子·天运篇》介绍了刍狗。刍狗只是人们祭神时制作的凭借物,对它没有爱憎,使用时对它顶礼膜拜,不需要时就任凭它自生自成,自作自息,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尊重或遭到抛弃。天地养育万物,但它却“不仁”,这实际就是“天道无亲”(第七十九章);圣人境界高深,他也“不仁”。天地圣人在“无为”,即“不刻意而为”。

“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”这个比喻意在阐述这样的道理:天地就像个大风箱,推拉频率越高,产生的风就越多;推拉的力度越大,产生的风越就大。

再分析一下“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,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几句话的逻辑关系。“风箱”中间是空的,“动”而成风,越动越有风;风多成灾,多言因做不到而屡屡困窘;而且多言与“无为”也矛盾。穷,困窘之状也。天地这个大风箱,“虚而不屈”,没必要“动而愈出”。“多言数穷”有两种情况:一是说的多,办不到必受窘;二是言多必失,会招致灾祸。所谓“守中”即动而不频,言而不多。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实际是本章要表达的最后意思。本章意在劝诫人们顺应自然而“无为”。天地圣人是正面的榜样,他们不多为;“多言数穷”,多言、多做是为自己找麻烦,这是反面的道理;结论是“不如守中”。守中就是坚守适中适度的原则;“守中”就是不该做的坚决不做,必须做的才做;该做的不做也不是“守中”。“守中”就是守道。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守中”与儒家的“中庸”思想如出一辙,都强调做事要把握好度。当然,“中庸”思想源于《尚书》,这是明智的古人推崇的思想方法。



始于200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