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道德经》智慧·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7-10-31 16:58:0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[原文]



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——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,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


[通释]



功名和自身性命哪个亲近?自身性命和财物哪个多?获得和失去哪个有害?——过分的爱惜一定要付出大的代价,聚敛的多一定丧失的多,所以知道满足不会招致耻辱,知道止步不会遭遇危险,能够长久生存。




[解读与点评]



本章阐述的是“知足”“知止”“可以长久”的道理。

本章先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三个选项:“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”以浅显的方式提出深刻的问题,其选项显然是明确的。然而,在这浅显的道理面前,人们常常迷失,在实际行动上作出错误的选择。“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”是从反面得出结论。这个结论是经验的总结。进而又得出了正面的结论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”。

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曾提出“以身为天下”,这里选择弃名存身是不是与之矛盾呢?回答是否定的,它与“以身为天下”说的是两回事,而恰恰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回应了同一个道理。

“甚爱必大费”——为追逐名利,人们往往付出相当高的代价。身家性命与财物哪个多?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,财物够用足矣,为身外之物而送命不值。世人多摆不正荣辱福祸安危的关系,慕虚名以为荣,多得财富以为福,汲汲以求之,“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”(第十三章),其不知树大招风,虚名害身;不知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”(第九章)。所以要善于急流勇退,更要懂得悬崖勒马,金盆洗手。“知足”是必要条件,“知止”是具体行动。“知足”“知止”的无非名与利。


始于200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