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《道德经》智慧·守道者之独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-21 12:40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 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若何。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。

荒兮,其未央哉!

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;我独泊兮,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,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,我愚人之心也哉!沌沌兮,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——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



[通释]



恭维与阿谀,相差有多大?善良与丑恶,相差不过如此。人们害怕的,不能不怕。

广阔地,它没有尽头啊!

大家都和和乐乐,好像参加盛大宴会,好像在春天登上赏景台;只有我淡泊地,那没有什么反应像婴儿还没有长成有欲望的小孩儿;垂头丧气地,好像无家可归。大家都过着富足的生活,只有我像被遗弃了,我难道长着愚人的心吗!混混沌沌地,普通人明明白白,我独自稀里糊涂;普通人清清楚楚,我独自迷迷糊糊。大家都在追逐着什么,只有我却迟钝地像个傻子——我独自与别人不同,只看重从“道”中获得营养。



[解读与点评]



本章是老子的宣誓,表达“我”坚持道的操守的决心。

“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?善之与恶,相去若何。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似乎与它后面的内容意思的差距挺大,要联系起来看有难度。姑且把上面的内容单独分段。这一段讲善与恶本一念之差,要存有畏惧之心。

“荒兮,其未央哉”是一个感叹句,独立为第二段,感慨“道”无止境。

第三段讲众人皆有所图,只有我贵食母。这一段又可以分为两层:

第一层:“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;我独泊兮,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。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。我愚人之心也哉!”分说“众人皆有以”,“我独异于人”:一是对于名利,众人熙熙,我独泊兮;二是对于财富,众人有余,我独若遗。

第二层:“沌沌兮,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;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。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——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”强调“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”。



“唯”与“阿”本来都是应答之词,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区别,所以才有“相去几何”之问。唯,恭敬地应答,“恭”加于其前,故曰“恭维(唯)”;阿,应答带着讨好,“谀”随其后,故曰“阿谀”。“善”就像“唯”,只是恭敬地应答;“恶”就像“阿”,应答带着讨好。“唯”“阿”二者不可截然判分,故曰“相去几何”。善恶亦如“唯”“阿”,故曰“相去若何”。恭敬应答与阿谀奉承本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态度,但又不太容易区别,因为这二者“相去”不远。善恶亦一念之差:心向善,抱持自己行善则善;稍有放纵,不用刻意为恶,可能已为恶矣。我敢说世上本无一心为恶之人,之所以有为恶者,从一念之差开始。“阿”为什么能与“恶”类比呢?因“阿”是溢美之词,因为“美言可以市尊”(六十二章),然而老子又认为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”(八十一章),阿谀之辞乃包藏祸心之辞。

“人之所谓,不可不畏”——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”(第四十九章),所以百姓畏之,吾亦畏之。

什么“荒兮,其未央哉”?当是下文“我”追求的境界,我所因循的“道”。

本章中的“我”是第一人称,这些涉及“我”的内容可以看作是老子的自我描述。老子的生平虽难以考察,然而从这一章却可以隐约看出他的处世态度。

本章通过“众人”与“我”的对比来表达“我”坚持道的操守的态度。

第一组对比:“众人熙熙,如享太牢,如春登台;我独泊兮,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;儽儽兮,若无所归。”

大家快乐无比,“我”对熙熙众人的反应竟浑然不觉。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:那没有反应的样子像处于懵懂状态还没变成孩子的婴儿;其结果必然是形成“儽儽兮,若无所归”的表象。

第二组对比:“众人皆有余,而我独若遗,我愚人之心也哉﹗”

“若遗”是说“像被遗弃”。这仍然只是一个表象。表面是大家都有富余,我被遗弃了一样,而实际上我是最富有的,这大概就是“被褐怀玉”(第七十章)吧。

第三组对比有两个。“俗人昭昭,我独昏昏”与“俗人察察,我独闷闷”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和对举。“昭昭”与“昏昏”是显现出来的不同的外在状态。“察察”与“闷闷”是不同的内心状态。昭昭,明白通达的样子,外现给人以“智巧”的感觉;昏昏,消沉暗昧的样子,但却慧于中,是内敛,是“微明”(第三十六章)。察察,考校的样子,是斤斤计较,是劳神之举;闷闷,“闷”从心,表面上的沉闷,实际是使自己“无忧”,“闷闷”就是无所作为。

第四组对比:“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似鄙——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”

表面上大家都有所追求,有所依凭,我则“冥顽不灵”“顽固不化”。我为什么要这样呢?因为实际上我是最有依凭的,我崇尚的是“食母”,是“道”。 为什么说“食母”是“道”呢?第二十五章说的“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”,“可以为天下母”。因为“道”是天下万物产生的根本,故称其为“母”。食母,吃饭生存的凭借。循道而行,才能保证吃上饭,循道而行才能“长生久视”。

“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”针对前三组对比。

“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”基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,是老子的人生宣言。

分析完上述内容我还想谈几点认识。

一是我感觉到了老子的“自闭”,如同他吹捧的“老死不相往来”(第八十章),他很孤独。本章六见“独”,足可以表现老子的特立独行。

二是我体会到了老子不但主张愚人,也主张自愚。“不以知治国,国之福”(第六十五章)是愚人,“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”,“我愚人之心也哉”正是主观上的自愚。

三是我还感觉老子的自相矛盾,一方面他说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,一方面又“我独泊兮”“而我独若遗”“而我独顽似鄙”——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。本章一再说的“独”与他自己说的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(第五十六章)也似乎矛盾。只能这样理解,此“独”是坚持道的操守,在这个前提下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。



始于2004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